摘要:
廣州設計周在嘈雜聲中落下帷幕,2023年也行至尾聲。
40多萬人帶著期待,奔赴一場名為「驚喜」的展會,看完熙熙攘攘的「熱鬧」,作為行內人,更要清清醒醒地看「門道」。
說到驚喜,那絕對有。
以建筑理念設計的展廳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材料、包羅國際與本土文化的藝術品,以及越來越優(yōu)的家居免漆工藝,鋁型材…
|
廣州設計周在嘈雜聲中落下帷幕,2023年也行至尾聲。
40多萬人帶著期待,奔赴一場名為「驚喜」的展會,看完熙熙攘攘的「熱鬧」,作為行內人,更要清清醒醒地看「門道」。
說到驚喜,那絕對有。
以建筑理念設計的展廳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材料、包羅國際與本土文化的藝術品,以及越來越優(yōu)的家居免漆工藝,鋁型材和玻璃被大量運用,高定都在去風格化……種種行業(yè)向好的表現,反映出中國家居設計力量的空前活躍,時尚和藝術在家居領域跨界融合加深,設計周作為重要推動者功不可沒。
但在大飽眼福之后,一些更嚴峻的問題擺在面前,不容回避,那就是——設計周離接地氣的展會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。
A
接地氣,才是展會的美德。
一貫以來,展會本質就是滿足觀展人與參展商彼此的訴求,讓他們獲得真實的利益。然而,在熙熙攘攘的設計周,不少設計師吐槽:“高定館是來排隊的,設計師是過來領獎的,大家最終都是來刷微信步數的……”相比于熱鬧,他們感受更多的是虛浮。大玩噱頭與概念,沉迷于潮玩、奢侈品和消費主義套路,反而走進了過度設計的怪圈,令人看完陷入更深的迷茫。
琳瑯滿目的材料,用視覺設計和概念讓人眼花繚亂,但最終設計師到底有沒有駕馭材料的途徑?高定館拉圍欄人為制造長龍,排隊幾個小時就為了看一個超高的書柜。但在實際生活里,這樣的書柜怎么去打掃衛(wèi)生?超大的島臺,需要多大的房子才能裝得進去?設計大咖穿梭于各大會場與品牌活動,大家相互背書、站臺、領獎,大討美學、高定、智能、未來,但是未來究竟怎么辦,還是沒看明白。
廣州設計周是一場全國家居設計力量的盛事。但設計到底是什么?設計的尺度在哪里?怎么將設計能量轉變成價值?這是主辦方需要思考的問題。畢竟, 設計最終是要解決問題。設計不是玩概念、噱頭;設計不是一群人的頒獎盛典;設計周不應該成為大師們的個人秀場。設計必須回歸市場需求,回歸生活本身。除此以外,過度的設計,只會讓經營者走向末路。
縱觀近年來被捧上天的高定品牌,他們的經銷商真的過的好嗎?
為高端而高端,為定制而定制,為設計而設計,面對每平方過萬的開店成本,以及經濟下行、消費降級,逆市場的行為讓經銷商自行吞下苦果。閉店的,跑路的,還有為了活下去,掛羊頭賣狗肉的,過度設計帶來的市場亂象,不僅坑了經銷商自己,也坑了消費者。
追根究底,是以前大家賺內需的錢賺慣了,多數人不肯靜下心死磕產品。當客戶少了,就想辦法開發(fā)單客利潤,總想著玩概念、繞彎走。但現在消費審美在升級,消費能力卻是在降級,高定客戶群就那一點。展會上我們可以大玩國際化概念,抄國際大牌的造型,請國際設計大咖站臺,但如果我們缺少國際化品牌成功的本質——以人為本的研發(fā)思維,那所謂的高定,只是甩給經銷商一個更沉重的負擔。
只為設計周而設計的產品,并不是經銷商所需要的客戶端產品。
貌似豪華的頂柜,高達6米,有幾個展廳擺得下?巨大的西廚,中國有幾個家庭能用?大面積的PET貼膜板,沒有任何工藝的大門板,這些元素沒有任何可取之處。設計師看完熱鬧,回家冷靜一思考,就能發(fā)覺,這一趟根本沒有任何收獲。
B
現在的行業(yè),亟需一場回歸。
回歸思考,回歸冷靜,回歸本質。
在設計周的同期,我還參加了另一場品牌與設計師的聯動——楷模集團舉辦的“楷模小聚”。
我把它看作是展會的另一面。
同樣是品牌方與設計師的對接,沒有人山人海,只是一場小聚,但回歸了用戶的本質。
在楷模工廠,我看到了很多設計師同行,看到一群做了十幾年終端落地的經銷商,看到了行業(yè)獨樹一幟的柔性化定制,以及組成它的血脈、根基、骨骼與靈魂。
我了解的楷模,是最早做定制的企業(yè)。
當年楷模做定制的時候,很多高定品牌還沒有成立。而今,楷模依然在定制賽道扮演著創(chuàng)新者的角色。研發(fā)出自主的智能五金,做自己的全屋智能,同時也堅持成品功能與藝術性上的迭代。
不張揚,不跟風,匍匐前進,靜水流深。恰恰是這種安靜做自己的姿態(tài),讓楷模保留了匠造者的氣質,也賦予楷模產品和空間柔性與個性,自由與自在。
在參觀楷模研發(fā)中心、光谷全屋智能展廳、型道定制館以及大作展廳過程中,更加親身感受到楷模在用戶體驗上的用心,把藝術融入日常場景的溫度,也看到一個讓自然引入生活的生態(tài)工業(yè)的模板。
在有煙火氣的設計里,我看到了未來設計師與品牌深度結合的可能性和生命力。
在于——不為設計而設計,不為系統(tǒng)而系統(tǒng),不為高端而高端,真正的定制是回歸對每個人的關懷,超越成品與定制的界限,超越風格與審美的桎梏,融合實用與藝術的光輝。最終目標,是給人更好的生活。
超越用戶期待者,得“永生”。
站在設計師角度來看,當下我們的客戶預算限制了很多方案的落地,但有限的預算,并不意味著消費降級,需求的變化不意味著簡單的廉價,也不是簡單的高端。反之,我們要反過來思考更多,思考如何在合理預算里實現最佳體驗感。
因為人的天性就是喜歡質好價優(yōu)物美的東西,比起高成本下的高定,經銷商和用戶實際上更傾向于高滿足感的體驗。
就像楷模型道、新品大作,就是準確地把握住了從功能需求向價值需求的體驗升級,將成品家具設計的藝術感注入定制,做出調性、質感、美感和溫度的空間。
只有當設計師了解產品的研發(fā)過程,了解定制工藝的細節(jié)與亮點,得到終端落地團隊的加持;當制造企業(yè)從思維開始柔性化,從材質開始差異化,在各個設計細節(jié)人性化;當經銷商團隊從上至下地專業(yè)化,設計才能求出空間的最優(yōu)解,定制才能真正服務于人。
正如楷模董事長徐國芳所說,在這樣的時代,正心正念很重要。
不管是展會還是企業(yè),只有回歸產品,回歸人性,在此基礎上,談工藝、講細節(jié)、講審美,講服務。只有設計師和制造端深入融合、彼此了解,共同創(chuàng)造,才能給產品與設計賦能遠超大眾設計的價值。一切講虛的,概念的,不接地氣的潮流與定制,只能成為時代趨勢大潮下的棄兒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