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上海市楊浦區暖流的潺潺之音匯成動聽的“冬季戀歌” |
【歷史上的今天】
欄目:政企信息
發布時間:2022-12-12 22:42
|
|
|
摘要:北京時間2022年12月12日(農歷2022年11月19日),星期一,上海市楊浦區暖流的潺潺之音匯成動聽的“冬季戀歌”。
救助車的車燈在寒夜融入萬家燈火;熱情盡責的回收站工作人員,收到了居民手寫的“贊美信”;街道、居委會的關愛,讓獨居老人、困難老人的冬天“不太冷”,我區進一步打造助老扶老“朋友圈”;自閉癥青少年,在創客紅十字志愿服務團隊的幫助下,成為了…
|
北京時間2022年12月12日(農歷2022年11月19日),星期一,上海市楊浦區暖流的潺潺之音匯成動聽的“冬季戀歌”。
救助車的車燈在寒夜融入萬家燈火;熱情盡責的回收站工作人員,收到了居民手寫的“贊美信”;街道、居委會的關愛,讓獨居老人、困難老人的冬天“不太冷”,我區進一步打造助老扶老“朋友圈”;自閉癥青少年,在創客紅十字志愿服務團隊的幫助下,成為了平面設計師……
在我區,暖流的潺潺之音匯成了動聽的“冬季戀歌”。
“掃街尋人之暖”——“跟我們回站,洗一把熱水澡,暖暖身子也好”
街面巡查,常被救助隊員們稱為“掃街”,指以“車巡+步巡”方式,對我區可能出現流浪乞討人員的重點路段開展大面積巡邏救助。天氣轉冷后,像這樣的巡查行動,隊員們一天至少進行3次。
11月下旬深夜,上海氣溫低至4℃。區救助管理站站長居加定換上最厚的冬季防寒制服,套上熒光綠的“楊浦救助”馬夾,與隊員們開始“掃街”。
今冬的第一波寒潮來勢洶洶,大風吹得路上行人較往日少了大半,這輛藍白相間的救助車卻依舊車燈閃爍,奔赴一個個購物商圈、銀行網點、醫院門口、廢棄橋洞……尋找著流浪乞討人員的身影。
根據長期救助經驗,如今,幾乎每個救助隊員都成了“活地圖”。他們不僅為日常巡查劃出了8個重點露宿區,包括五角場環島南區、鞍山商業圈、國定東路美食街、中環線翔殷路隧道周邊、長海醫院周邊等,每天都把這些點位全部查一遍,還熟知幾個特定流浪人員出沒頻繁的點位,背得出路名、門牌號……這一晚,他們在行動安排中圈了一筆:閘殷路。
“阿伯,還是跟我們回救助站吧,洗一把熱水澡,暖暖身子也好。”救助隊員胡求軍蹲下身,湊近與一位老人交談起來,“這兩天太冷了,睡在外面不安全。”
與這位老人的淵源還得從今年9月說起。
那時,接到群眾反映,閘殷路民慶路交叉口的停車區內,住著一位拾荒者。老人看上去年逾七十,地上鋪著兩層薄褥子,上面蓋著救助站送的毛毯,他就睡在其中。一條毛巾就是他的枕頭,已經被枕得發黑了。
2003年,我區對流浪人員自強制管理轉為救助服務,其是否跟著回站,完全遵循自愿原則。于是,隊員們紛紛化身絮絮叨叨的“子女”,每天都來看老人情況,勸說他跟著回站住兩天,或是提出帶他回老家,與家人團聚。無奈老人很固執,通常是擺手作罷。勸說無果后,救助隊員們為老人送上了棉衣棉被、方便面、礦泉水等物資,然后趕往“下一站”。
兩把破損的轉椅、幾袋食物、一只行李箱和多個救助站送來的包裹,就是全部“家當”,老王(化名)今年48歲,以彰武路上的一銀行網點為家,救助隊員葛徐必顯常過來看他。當晚,車子駛上彰武路時速度放慢,就是為了這位“老熟人”。
葛徐必顯說,老王白天愛坐在銀行門口,和路人聊聊天,等夜深了就搬進室內湊合一晚,或是就近找個地鐵口躲一躲。“他的點位比較固定,我們就每天來這里看看他,送些補給品,希望他過得有保障。”
疫情期間,老王進救助站住過兩個月,與救助隊員們的關系也越來越好。“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心我,經常給我幫助,我覺得自己沒有被社會遺忘,真的很感動。”出于“不想麻煩大家”,老王拒絕了回站的邀請。隊員們送上物資,并叮囑他有任何事,可隨時向救助站求助。
一路上,萬家燈火在車窗外倏忽而過。居加定說,很快就要到元旦了,再過一陣還有春節,他們希望把更多流浪人員送回家,讓他們過個團圓年。“如有流浪救助人員不愿接受救助,我們也會及時送上節日慰問品。”
目前,區救助管理站已加強值班值守,保障救助服務熱線24小時暢通,對突發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置。對愿意入站的人員,工作人員們會立即按防疫要求和救助流程辦理入站手續,對不愿入站的流浪乞討人員,也會結合其實際需求發放物資,并實行跟蹤勸導救助。
近年來,上海連續開展“寒冬送溫暖”專項救助行動,關心關愛特殊困難群體,履行民生兜底保障職能。我區的這群救助隊員,一直在路上。市民如遇需要幫助的流浪乞討人員,可隨時撥打110或熱線電話65675720。
“見字如面之暖”——“盡心盡力服務好居民是我應該做的”
居民居阿姨一直有把家中廢品積攢起來回收處理的習慣,以前她都是送到私人收購站,但經常遇到“缺斤少兩”的情況。一年前,居阿姨看到“愛回收·愛分類”交投回收站,嘗試送貨后,她發現這里稱重準確、結算很快,工作人員也熱情友善,特別是站長陳長根,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:“陳師傅每天都很早來到站點,有時看我們老年人東西多,還主動幫我們搬運,天氣熱的時候,還會給我們水喝,提醒我們注意洗手……很多細節讓我們覺得很貼心。”
最近,陳長根收到了一份溫暖的禮物——居阿姨親筆寫的“贊美信”。居阿姨笑著說,像她一樣為陳長根“點贊”的用戶還有很多,為了把這份認可表達出來,她就寫了這封信。“我原本想直接貼在大門上,后來還是交到陳師傅手上了。我們來這里送廢品,不只是為了換錢,也是想為環保多作貢獻,像陳師傅這樣的人越多,就會有更多人愿意把可回收物送來,讓它們變廢為寶。”
陳長根是楊浦區密云路432號“愛回收·愛分類”兩網融合交投回收站站長,平時的工作主要是對附近居民送來的可回收物進行稱重和回收,在“愛回收·愛分類”工作已經三年多了,見證了交投回收站用戶越來越多、貨量越來越大。工作期間,陳長根還曾多次撿到用戶遺失的手機、鑰匙等重要物品,每次都仔細保管并歸還,獲得居民的一致好評。這次收到居阿姨的“贊美信”,陳長根感到“受寵若驚”,“真的太感動了,我只不過是做了自己的本職工作,盡心盡力服務好居民是我應該做的,沒什么值得‘贊美’的,能得到居民的認可,是對我工作的最大獎勵。”
據了解,“愛回收·愛分類”交投回收站是對智能回收機回收范圍的延展,可回收物單次投遞量在5kg以上的用戶,均可直接送貨到站。目前,“愛分類愛回收”交投站在全上海設有8個,其中位于我區的有7個,分別在四平路街道密云路432號、殷行街道白城路278號、五角場街道政本路26號、長白新村街道軍工路601號、江浦路街道唐山路1319號、延吉新村街道靖宇中路3號、平涼路街道霍山路1165號。企業將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,助力生活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。
“愛心快遞之暖”——“相信這個冬天,不會那么冷了”
酒精、口罩、毛毯、毛巾……一大早,大橋街道老齡辦工作人員早早就準備好了各類物品,出發當起了“愛心快遞員”,“愛心快遞”的收件人是家住平涼路的幾位高齡獨居老人。“感謝有了居委會和街道的關懷,我這個獨居老人在這樣的天氣也覺得心里暖暖的。”今年94歲的陳梓達說。
困難老人徐阿婆老兩口都年逾七旬、身患重病,當天,他們收到的“愛心快遞”是一筆助困基金。“你們能想到我們老兩口,真的很感動。相信這個冬天,不會那么冷了。”徐阿婆表示。
養老工作涉及政策多、牽涉點位多、惠及人數多,其實無論天氣冷暖,我區一直致力于打造助老扶老“朋友圈”。養老顧問就是其中的“主角”。
陳蓉是長海路街道(浣紗)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金牌養老顧問。每周一到周五,她和同事會輪流守在工作桌旁,等待老人及家屬電話咨詢各類養老服務問題,為他們提供幫助,在掌握老人身體情況、經濟條件、個人喜好等各方面基礎上整體規劃,推薦一個較為完備的個性化定制方案。
比如,針對腿腳不便的居民張阿姨,陳蓉就鼓勵老人參加每周的社區老年學校,建議她嘗試訂購每日送餐上門的社區老年餐等;并推薦了“養老時間銀行”,一個適合老年人志愿服務及交友的好平臺,受到了張阿姨的認可與感謝。
在推進“養老顧問”工作中,我區注重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優化,通過促進養老服務供需信息對稱,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資源介紹,包括轄區內養老機構、社區托養機構等各類養老設施以及各類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等信息;提供養老政策指導,包括養老服務補貼、長期護理保險等基本公共政策的指導和辦事指南。同時,推動養老服務資源優化分配,為有需要的老年人形成養老服務建議清單,有效鏈接服務資源。
自2018年5月起開展“養老顧問”試點工作以來,我區率先實現養老顧問點街道及居委會全覆蓋,每個居委會都有一名專業社區養老顧問,為老人就近提供服務,涉及“醫食住行”各方面。目前,全區共設有街道級顧問點19個,居村級顧問點288個,專業機構顧問點10個,養老顧問355人,其中8人榮獲首批市級金牌養老顧問稱號。社區養老顧問隊伍不斷壯大,服務方式也不斷創新,受到了廣大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歡迎。
“藝術療愈之暖”——熱愛繪畫的她成為平面設計師
患有自閉癥的琲琲,曾是楊浦職校學生;在楊浦區創客紅十字志愿服務團隊的幫助下,如今的她已成為一名平面設計師。
如何為自閉癥青少年撐起一片天空?區創客紅十字志愿服務隊通過藝術心理、藝術康復等系列課程,用畫筆為這些“星星的孩子”架起與世界溝通的橋梁,幫助他們融入校園和社會。
9月底,第21屆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法治漫畫征集活動舉行,創客紅十字志愿者立刻抓住機會,鼓勵青少年參加。團隊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熱愛繪畫的琲琲。在輔導老師的悉心講解下,琲琲了解并確定了這次參賽的主題——宣傳交通安全知識。隨后,琲琲通過手繪漫畫,以交通安全普法小故事的形式呈現,經十多次修改后才定稿。11月,經過層層篩選,琲琲的作品最終獲得第21屆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法治漫畫征集活動“創意獎”。不僅如此,在志愿者的輔導下,除了繪畫,琲琲還掌握了PS軟件、視頻剪輯等新技能。這對她融入社會、獲得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接下來,這支志愿服務隊將不斷探索,深入開展“博愛楊浦”項目,大力弘揚“人道、博愛、奉獻”的紅十字精神,通過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、開展有趣的療愈活動等,幫助更多像琲琲這樣自立自強的特殊人群。
(來源: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)
|
|
|
免責聲明:
|
|
1、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2、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、視頻、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,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。
3、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!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
|
|
|
|
|
|
|
|
|
歷史上的今天 |
|
今天是:2025年05月25日(星期日)
|
|
|
|
|
|
|
|
|
|